研究生化学论文参考范文

化工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化工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衡量化工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提高化工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必须严格“五关”,即开题关、指导关、预答辩关、评审关、答辩关[1]。

本文主要从化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角度,对论文选题、论文评审、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质量评价四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与分析。

  1. 论文选题的管理 

当前,化工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选题随意、过虚、求异、平淡、偏颇等问题,影响了学位论文质量[2]。

学位论文的选题除了需要化工研究生和导师的共同努力以外,化工研究生管理部门也应从以下方面加强选题的指导工作。

 1.1  结合科技查新进行选题 化工研究生要完成一篇高水平的学位论文,选题是关键的第一步。

在选题之前进行科技查新,首先可以保证立题新颖、起点高,有助于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其次可以使化工研究生少走弯路,减少重复研究,为学位论文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

选题之前进行科技查新,还有助于课题的后续研究。

 1.2  成立选题指导小组 为了有效避免化工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切实保证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全面提升化工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水平,确保化工研究生培养质量,应改变传统的由指导教师为其化工研究生指定选题或是由化工研究生自主选题的传统模式,成立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指导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化工研究生选题指导小组,统一为化工研究生制定选题方案。

具体做法是:首先由化工研究生陈述个人情况,然后选题指导小组根据其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考虑学科的研究前沿领域与发展方向,结合学院各类科研课题,为每一位化工研究生制定一个最佳的研究课题,确保每个化工研究生的课题都有创新点,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论文评审的管理 

现在,大多数的化工研究生培养部门对化工研究生论文都采取了盲审制度,即隐去作者和导师的相关信息进行论文送审[3]。

隐名评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论文评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但是,通过多年的实践,隐名评审方式出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主要从管理方面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评审专家的选择 一般各高校化工研究生毕业时间相对集中,每逢学位论文评审高峰期,一些专家收到的学位论文堆积如山,加之工作繁忙,根本无暇认真评审,很多只是走马观花,甚至让自己的学生代阅,学位论文的评审质量难以保证。

因此,在选择评审专家时,要认真考虑专家的实际工作时间的情况,尽量避开那些工作繁忙、送审论文比较集中的专家,选择那些时间相对充裕、送审论文相对不多的专家。

 2.2  论文评审的公正性 为保证论文评审的公正性,首先应建立学位评审规范和责任制,以规章制度约束和要求每一位专家尽职尽责。

此外,还应形成必要的评审制度保障体系,建立一个校内、校外同行专家库。

当一篇学位论文被评审专家否决后,允许化工研究生本人或导师提出质疑或申诉,从专家库中随机选择一名同行专家重新进行评审。

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学位评审工作中的偏差和不公正行为,避免出现学术冤案,维护高校作为教育圣殿的学术名誉和尊严。

 2.3  论文评审的费用 目前,学位论文正常送审的评审费标准为:硕士论文 100 元或 150 元每人次,博士论文 200 元或 300 元每人次。

这样的评审费标准已很难适应当今的社会,繁忙的评审专家在这样的评审费标准下多数只会用半天或一天的时间将论文评完,很少会再花时间对论文进行深入地研究。

因此,为保证论文评审的质量,在经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提高一些评审费用,或者对评审质量高的评审专家给予荣誉奖励,如评为优秀评审专家等。

  1. 论文答辩的管理 

化工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是化工研究生教育中重要、严肃的环节,在论文答辩的管理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答辩委员的选择 毕业论文的答辩,必须成立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

答辩委员会一般由 3~5 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从中确定一位学术水平较高的委员为主席,负责答辩委员会会议的召集工作。

答辩委员的组成人员一般不包含导师,即导师应回避。

此外,在选择答辩委员时,还应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时间相对充裕的答辩委员以保证论文的审阅时间。

另外,由于学科专业的发展,一个专家已很难对一个学科专业做到全面了解,因此,在成立答辩小组时应根据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以及论文内容等成立多个有针对性的答辩小组。

 3.2  答辩前的准备 答辩委员会成员确定以后,一般要在答辩会举行前半个月把要答辩的论文分送到答辩委员会成员手里,答辩委员会成员接到论文后,要认真仔细地审读每一篇论文,找出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确切以及自相矛盾和有值得探讨之处,并拟定在论文答辩会上需要论文作者回答或进一步阐述的问题。

为避免答辩走过场,答辩专家应提出既有针对性又有争论价值的问题,以保证论文答辩具有应有的权威性作用。

 3.3  答辩的时间与方式 一些化工研究生培养单位采取了缩短宣读论文时间,让学生即席答辩的范式,取得了较好的答辩效果[4]。

这种改革既科学又可行,其具体表现为:促使学生高度重视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

降为 13.3 %,即总分中的比重下降 6.7 %[2]。

 2.4  以就业为专业选择,地方二本院校的化学类专业学生对化学无兴趣 据调查,在大一新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并非因为对化学学科有兴趣,而是为了升学[3-4]。

就这个问题我对我校近年应用化学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根本不喜欢化学,第一志愿报化学的一个班才几个,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服从调剂的。

现在的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更实际和理性。

他们一般一本选择学校,二本选择专业。

化学类专业在他们眼中是一个不太好就业的专业,除非不得已或情有独钟,第一志愿学生是不会报的,这些学生的化学基础不扎实、对化学学科无兴趣。

 3  新的高考模式使新兴地方二本院校的基础化学教学与高中衔接更加困难 不论是哪一类本科院校,基础化学课程都是学生进入化学专业学习的基础,在本科教学中都要保证其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新高考模式后,新兴地方二本院校的新生总体质量的下滑,对我们本科基础化学的教学影响很大,尤其是在与高中的知识衔接上产生的问题更多。

 3.1  为争生源,地方二类院校的招生地域越来越广,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 各类高校大量的扩招,使新兴地方二本院校本地生源不足,只能寻求扩大招生范围来完成招生计划。

虽然全国各地大多采用“3+1”的考试模式,但各省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及应用能力和领悟能力参差不齐。

我院化学类专业的外省生源主要集中在安徽、广西、四川等不太发达地区,他们在高中大部分不做化学实验,对于理论知识学得深度和广度较差。

 3.2  大学课程改革,使大学基础化学与中学知识的衔接更加困难 大学化学知识并不是中学知识外延和内涵的简单扩大和加深。

大学课程改革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教学质量要求比以前更高,而教学课时却大大减少,课程学习周期也大为缩短。

新生在高校的适应期、磨合期主要在大一,而基础化学也大多在此时开课。

大学基础化学课程信息量大,新的课时严重不足,而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往往所剩无几(如我校大一新生 9 月中才报到,之后校情认识及思想教育和军训,这就有一个月了)。

“3+1”高考模式下的学生化学知识水平较以前下降,此时大学基础化学教学与中学知识的衔接更加困难,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消化理解,如此,容易使学生从思想深处惧怕、讨厌化学,并在考试中挂了科。

  1. 思考与对策 

新的高考模式的实行使我们面临着上面的诸多困难,但当前本科的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广度上拓宽、深度上推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基础化学教师必须认清基础教育改革及实施现状。

首先,大学各基础化学课程教师必须及时了解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和内容,针对每年的高考说明,了解高中学生学习到了什么程度,教学上首先应注意与中学化学的衔接,防止内容的断层和重叠[5],并在自己上课时对本班学生的化学知识掌握情况加以了解,同时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案,构建合适的大学教学体系。

如,我们的学生在高中时基本上没有进过实验室,所以在我们的实验教学上应先设置简单的、具有启发性的验证性小实验,并加强基础实验技能的训练。

基础化学的课时虽然大大减少,但必须考虑新生在中学时形成的学习习惯及接受能力。

如,我在理论课教学的前 6~8节课,一般沿用中学的方法,放慢速度,课上多提问题,重点部分尽量讲仔细,并采用留预习思考题的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次,要建立适合新兴地方二本院校的化学基础课网络教学平台,能网上学习和辅导,这可解决因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化学知识薄弱和水平参差不齐等造成的大学基础化学教学与高中衔接上的困难,又可以提高大学基础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