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检测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学生毕业前在某一专业领域内进行科学研究和对科学研究成果的描述。近年来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检测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如何恢复毕业论文检测应有的价值和地位,扭转这种退势进而提高论文质量,是令许多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和不少教师颇为头疼的问题。本文拟结合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略陈管见,以期有助于某些普遍性问题的解决。
一、及时发现和探究毕业论文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是提高论文质量的前提条件
毕业论文检测质量滑坡在当前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具体表现也因专业而异。因而如何提高论文质量,不能不从各专业的具体实际出发。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具体情况来说,我们认为首要环节还在于摸清基本情况,找准问题所在。
1.政教专业毕业论文检测质量下降的主要表现政教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降,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泛泛的感觉和印象问题,而是从学生选题到论文定稿,多个环节都有其实实在在的问题存在。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查阅有关文档等途径,对整个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选题随意,忽视所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政教专业本身所具有的现实性、综合性等特点,使不少学生误以为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都可以作为毕业论文检测的选题对象,因而一味突出现实性而盲目追踪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热点,如素质教育、大学生就业、高校扩招、腐败问题、加入世贸组织等,而较少跟踪专业领域的学术热点,如历史唯物主义与世界历史理论、劳动价值论、政党现代化、宪法司法化等,把学术研究等同于社会生活本身。问题不在于学术要不要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要不要研究,而在于这些方面的论文选题既要考虑专业基础,也要注意从推动专业和学科发展的角度去审视。但不少学生的实际表现却是把对同一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与理论宣传、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混为一谈,不是跟在舆论宣传后面去说些大白话,就是抒发一些个人感叹,从而与毕业论文旨在考查学术研究能力的基本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写作粗糙,拼凑抄袭、散文化现象严重,缺少学术论文写作的严肃性、严谨性。毕业论文检测重在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事实论证和理论阐发来摆事实讲道理,力戒任何无根据的推测、想象、联想,更不允许抄袭他人观点以为已有。虽然学术论文也需要生动活泼的文风和通俗流畅的语言,但这并不等于可以用华丽的语言、生动的想象去代替周密的论证与分析,感觉不能取代说理,资料堆积、罗列他人观点同样不能代替对道理的阐发、论证。但不少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是在罗列现象的基础上抒发一些自己的感想体悟以为道理,就是从不同地方摘抄、罗列一些观点、资料,各取所需,堆在一起,把论文搞成观点加材料的组合,而无分析论证,难以体现论文“论”的特征。更有甚者,通过刊物、网络抄袭他人成果,作以串连,或雇佣他人,捉刀代笔。这不仅难以体现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达到锻炼学术能力的目标,而且污染了学术风气,并通过年级传递恶化了学风,为害实在不少。三是论文整体水平降低,难以体现学术论文创新的基本要求。学术研究贵在创新,不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是其突出特点,学术文章的水平高低,关键是看其有无创新。对于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固然不能在创新问题上有过高的要求,但起码也不能炒剩饭,重复他人旧说,而应有“一得之见”[1](P59)。但在实际中,由于不少学生一开始的选题就缺乏新角度,以及写作过程中的敷衍,其结果虽有一篇论文出手,但真正去衡量不仅找不出一丁点创新之处,而且对问题的阐述与分析也不完全符合学术文章的要求。空洞无物,缺乏针对性,“剪刀浆糊”式的摘摘抄抄较为普遍,甚至写了一大堆,究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连自己也说不清。文章不成样,研究能力更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毕业论文不仅在于要学生写出一篇学术论文,而且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然而在实际中,不少学生文章虽写了,但在写作过程中连一些基本检索工具都未使用过,甚至未听说过。对一些本研究领域的代表性观点和著述都不了解,这些最基本的要求都未做到,何谈能力的提高?
2.加强对论文写作过程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的研究和写作方法
毕业论文写作是对学术研究结果的表达和描述过程,实际上也是研究过程和表达过程的统一。无论是对所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还是对其结果的描述,都需要一定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既来自于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探索,也需要老师系统传授。在实际中,由于许多学校平时的课程计划中都没有专门的学术研究与写作方法这类课程,因而真正来讲,学生大多不具有基本的方法。即使有这方面的系统学习,若没有真正进行过学术论文写作的实际训练,也是难以真正掌握所学的方法。因而在撰写毕业论文前给学生较系统地介绍一些基本的研究和写作方法,并在写作过程中给予严格指导,就显得极为必要。这不仅有助于搞好研究、写好论文,而且也有助于达到锻炼其学术研究能力的目的。当然仅仅靠一次毕业论文检测也难以全面掌握学术研究和写作的各种方法,但努力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方法还是可行的。
一是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文献检索和资料搜集方法,使其学会使用专业领域的基本研究工具,如索引、年鉴、辞典、百科全书、综述等。
二是介绍一些常见的思维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基本要领,能综合运用诸如同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形式思维与辩证思维等各种方法。
三是要学生明确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一般文章写作方法的不同之处,注意对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描述的准确性、严谨性,突出学术论文“论”的特征。所有这些,既需要教师较为系统地讲授,但更主要的还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去运用。
因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指导较之此前的一般性介绍更为重要。其主要职责就是及时发现和指出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诸如资料堆积、观点罗列、重复他见多而突出已见少,甚至抄袭等这类常见问题,并指明改进的方向。这样可使学生在不断地纠正自身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各种方法如何运用,进而掌握这些方法,提高研究能力。
3.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完善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搞好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保证。毕业论文检测的质量评价体系不仅在论文完成后用以鉴定论文质量的高低,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毕业论文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都发挥着导向作用,各个环节的工作是否合乎要求,只要以这个体系中的具体标准去衡量便可知分晓。因而这个体系是否科学、完善直接关系到各个环节工作的展开,关系到毕业论文基本目标的实现。前述表明,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及其执行不力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也就不能不健全和完善评价体系,并切实落实之。我们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应着重眼于从论文检测评价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几个方面努力。所谓系统性就是将论文工作全过程的各个主要环节都纳入评价体系,从选题的意义、资料准备、写作水平到研究结论、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答辩等都要有具体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因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所谓专业性就是在各具体评价标准上充分体现政教专业的特点,把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化为政教专业的具体要求,如根据政教专业理论性、现实性强和意识形态色彩明显等特点,在论文检测评价上就应把理论水平和政治原则放在重要位置。所谓可操作性就是指各项评价标准应尽可能具体,做到细化和量化,即将现有的一般评价指标,如选题的意义、论证的过程、论证方法、结论、文字表达等进一步分解,建立更为具体的次级指标体系,以其各自的程度不同而赋以相应的分值。只有建立了较为具体的指标体系,才可能增强实际中的操作性,以避免执行中的随意性和理解上的太大分歧,从而给论文以恰当公允的评价而杜绝套话。同时,为保证评价体系的真正落实,还需要完善评价程序,即明确各个评价环节的主要功能及相关人员的主要职责,建立从指导教师到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逐级评价的制度,使原有的指导教师单一化的封闭评价走向较为多元、开放的评价。从而克服一些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拔高”和“迁就”等弊端。
4.加强和完善管理当前毕业论文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解决和毕业论文检测质量的提高,既需要评价体系的完善及其严格执行,更需要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积极地按学位条例规定的使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P334)这一要求去做。只有使各种规范和要求化为学生积极进取和教师认真负责的动力,论文质量的提高才有必要的主观条件。而广大师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又有赖于论文工作管理的加强和完善。加强论文工作的管理并不是要给学生和教师设置更多的条条框框,而是通过管理规范的完善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使学生安心、认真地完成论文,使教师乐于和认真指导学生。加强和完善管理。
一是在时间安排上要更为合理并有保证措施。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应对现有的时间规定适当延长,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事一个问题的研究和完成论文。同时,对论文工作各个环节的进展要有大致的时间要求,并明确学生和指导教师各自在各阶段的责任,以阶段报告的形式反映其实际进展情况。
二是在对教师的管理上,除了对教师在论文检测工作各个阶段的具体责任做出明确要求外,还应将教师在指导论文工作中付出的劳动纳入正常的教学工作量,并适当加大对这一工作量的折算,这样才不至于使教师认为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是无效劳动。
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即在对毕业论文检测进行是否通过的一般评价基础上,进行选优评价。对优秀论文的作者和指导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并向有关学术刊物推荐发表,对不合格的论文要与取消毕业资格、免授学位等真正挂起钩来。凡有违反政治原则、学术道德的论文要对作者进行严厉的批评,指导教师也应承担失察的相应责任。只有建立起具有激励意义的奖惩机制,才能改变“写好写坏都能通过”、“指导好坏无所谓”的不良倾向,真正调动起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也才能使提高论文检测质量的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