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第一中学,云南 保山678000)
作者:李加金 整理:文思慧达论文检测系统
编者按:由于近两年来高校开始施行自主招生,在某些学校某些专业要求高中毕业生在申报学校时必须发表论文,所以中学生写论文发表论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特翻出这篇文章,希望能对高中老师及高中生有帮助。
摘 要:不会写论文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要改变这一点,可以从中学时代就教会学生写论文。本文阐述了如何突破写论文的难点和选题、选材的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 写论文 选题 选材
或许有人看到这个题目便会大摇其头:“教会中学生写论文? 吃多了撑的! ”持这种观点的人或者觉得写论文是成人的事,与中学生无关,或者就觉得中学生都学习过写议论文,而
论文只不过是议论文的加强版罢了, 会写议论文自然也就会写论文了,用不着刻意去教。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看看我们身边,哪怕是身为教师,甚至是语文教师,能经常性地写出论文的人都是屈指可数的。 这不并仅仅是懒惰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不会写,不知道该写什么。 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为了应付写论文的差事,或是找枪手代写,或是找几篇主题相近的论文东挪西凑,简单组合之后便大功告成,或是干脆找一篇来,将作者更改为自己即算完事,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可见并非会写议论文,就一定能写出论文来。 而不会写论文,倒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反思一下,我们便会不无惊奇地发现,其实直到进入大学,甚至是到大学毕业, 老师们往往并未真正教过学生写论文。 结果便是大学生已写过毕业论文了,但其中的多数对如何写论文却还是一头雾水。
如此一来,在进入社会后,不会写论文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中学教师,我们有能力,也有这个责任,教会学生写论文,使这个现象不再重复出现。
要教会学生写论文,使学生长大成人后不再出现虽学过写议论文却不会写论文的情况,我们就要搞清楚学生写议论文和成人写论文的主要不同。
作者:李加金 整理:文思慧达论文检测系统
学生写议论文时或多或少似乎都能找到一些话语写,而成人写论文时却往往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经常是沉吟良久,举笔无言。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学生写作时论题是明确的,而成人写作时无从下手的最大原因就是找不到论题。
同理,倘若我们什么提示也不给,就要求学生写一篇议论文,学生往往是笔杆咬碎仍纸上空空。 所以教会学生写论文,第一步就是教会学生选择或寻找论题。 论题一明确,其余的就都好办了。 那么,学生该如何选择或找到论题呢?
一
倘是只需选择论题,需遵循以下原则。
1.选熟不选生
熟能生巧,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将这个道理放到写作上也是一样的,只有选择自己熟悉的论述范畴,才容易写出真知灼见,才容易搜寻论证材料。
就学生而言,他们所熟悉的是学校生活,所以学生们倘若能选到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阅历相近的论题,自能找到话说,也就容易写得好。
而我们今天在写作上的问题,往往是因为学生觉得自己熟悉的领域都是些琐事,乏善可陈,
写出来显得主题不深刻,所以往往选一些诸如涉及环保、战争、难民等离自己生活甚远的论题,因为他们觉得写这些才显得自己关注社会,方能表现出自己的赤子之心。对这些自己其实并不熟悉甚至是很陌生的东西,因缺乏亲身感受,或因学识、阅历的限制体会不深,硬要 去写,自然只能是如鹦鹉学舌般人云亦云,满纸故作高深的空话套话了。 所以,在指导学生选题时,要让学生学会选择自己熟悉的论题。
2.选小不选大
有些论题与其说是论题,不如说是话题更恰当,因为涉及面太广,根本不适合当一个具体的论题来写。比如“论战争”这样的论题,稍稍一想就会发现是根本不能选的,以战争涉及面
之广,我们能论述几何呢? 选的论题面小一些,才便于展开论述,也便于搜集论据。
3.选新不选旧
过于陈旧的论题是不适合选的。 写过的人太多,你自然就难提出新颖的见解,写出的东西自然也就没有价值了。
比较新颖的论题,搜集资料可能相应难些,但写的价值相应也就大,因为你的观点、见解都可能显得很新颖独特。 当然,新和旧是相对的,太新的论题,倘若自己不够熟悉,就应慎重选择,以免陷入难以深入的困境。
4.选易不选难
论题有难有易,要学会尽量选择相对容易一些的写。 论题本身含义不清或涉及面过大,又或专业性太强,都是不容易完成的,要尽量避免。那些自己感兴趣的、易搜集资的论题,就是相对容易写的论题了。
二
作者:李加金 整理:文思慧达论文检测系统
倘若需要学生自己寻找论题来写,教师就要注意教会他们从以下方面入手,寻找适合自己写的论题。
1.在兴趣中找论题
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用心去做。 一用心,就容易发现问题,这时只要自己多留意些论题就很容易找到了。
笔者平时比较喜欢军事,对军事思想关注得较多,而在上大学时又喜欢老庄哲学,在阅读
《道德经》时便注意到了其中蕴含的军事思想,于是大学毕业论文的论题毫不费力便找到了
———《试论老子的军事思想》。
2.在课文中找论题
作为学生而言,课文是每天都接触到的,只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多思索、勤发问,就容易发现论题。 比如在学习《威尼斯商人》一文时,有学生注意到了文中一再提到夏洛克是犹太人这一点, 并进而联想到双方冲突的根源其实是与宗教信仰冲突相关的,从这个联想中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论题———《试论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
3.在自己占有的材料中找论题
我们都不同程度地占有多方面的材料,从这些材料中也能找到论题。 例如华罗庚的脱颖而出,不就是因为从自己手中的数学杂志中找到了论题, 并写出论文从而引起关注的吗?
所以对于自己占有的材料,只要做个有心人,就可从中发现论题。
4.在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中找论题
知识来源于生活,只要自己留意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要从中找到论题,也非难事。比如李镇西老师就从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中找到了许多问题,并提出了要“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的论点,为此还写了一些文章。
三
选择论题和寻找论题相比,后者难度自然要大一些,而实用性也更大些,毕竟在现实生活中
,不是随时都会有现成的论题供我们选择的,只能自己去寻找。 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
量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论题,在训练时也可有意识地偏向这方面。在通常情况下,论题找到了,论点也就明了了,下一步就要教会学生选择论据。 论据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败。 论据用得好,论点就易树立,否则论点很难被人认同。论据的搜寻相对找论题要容易些。 只要到公开出版的报刊、杂志及其它图书中寻找,多少都能找到一些。 也可利用英特网进行搜寻,那也是异常便捷的。 对搜索到的论据,我们要注意教会学生加以鉴别进而选择最合适的论据。
选择论据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要真实
真实是选择论据时最重要的一点。 真实就要忠于事实,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虚假偏差。试想用一虚假的论据来证明论点,不就像说要在流沙上建造摩天大楼一样荒唐吗? 尤其是数据
类论据,倘若不真实准确,更是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 所以在选择论据时首先要确定论据的真实性,是真的才可使用。
2.要典型
论据的典型与否,是关乎论文的说服力的。 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用卢沟桥为例来介绍联拱石桥的特点就很合适,因为卢沟桥不但具有这类石桥的典型特征,而且由于抗战的原因被国人熟悉,用它为例自然就具有说服力。
3.要新颖
使用相对新颖的论据,不但能证明论点,而且能使文章显得“与时俱进”。 而陈旧的论据
,倘若是数据类的,就难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如过去常说珠穆郎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今天再用就不准确了。 又如牛顿与苹果、爱迪生发明电灯之类的事例,用作论据固然典型,却因用者太多,读起来未免会使人觉得老气横秋,陈旧不堪,对论文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
论题明确、论据充分,要形成一篇论文,接下来便只需根据个人的写作习惯,加以组合修改即可,至于论文的基本格式,比如要有关键词之类的,教起来并不复杂,在此不再赘述。
教会学生写论文,一开始不必要求学生写出多长的文章,只需按照上述方法和原则,从写千字左右的小论文入手,逐步培养训练,使学生掌握选题选材的方法原则,然后逐步提高,这样,高质量、长篇幅论文的出现便指日而待了。
由文思慧达论文检测整理 文章链接:http://www.80paper.com/news/info/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