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梁华 编者:文思慧达论文检测软件
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要写论文,然而,由于某些原因,现在的论文质量越来越差,都是为了写论文而写,大多数人都是敷衍塞责,没有用心去雕琢论文,现翻出温老先生的旧闻一篇,望写论文的诸君能够学习老先生写论文的这种精神,将论文精雕细琢,写出有实际价值又有可读性的好论文!
论文,有厌读和喜读之分。
会写论文的人很多,论文写得好的人很少。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是不会著文,此类人当家,亦多属败家子。
著文必先搬一段文件或伟人语录,而不管本文是否需要,一律如此,是套话;是自己底气不足。此类人可悲。
能够规规矩矩、清清楚楚写出文章要说的意思,是老实人,但不是大手笔。
只有将身心感情全部投入,熔古今中外知识于笔端,厚积而薄发,视文章重于生命者,才有望写出千古佳作,令人百读不厌。
或有人问,论文是科学,是学术,不是文学,请勿混了一块来要求。对曰:我倡论文艺术化,正指学术论文。君不见,中国有此传统,已逾二千余载:先秦诸子,政见不同,风格各异,而其著书立说,无不文采飞扬,气盛旨远,令当时人和后世人爱其文而不释卷,《论语》、《韩非子》、《庄子》、《孟子》、《孙子》,概莫能外!勿须论证。《水经注》是一本地道的科技著作,而
哪道元对其行文构思、遣词造句真是不遗余力,故其文学性甚高。如注“三峡”,换成老实人写,必曰其长若干公里,起何地,止何城,如今天的某些产品说明书;而哪君之文日: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网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lI[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全文仅仅155字,却展示了七百里三峡的山川草木、峡谷深涧、悬泉瀑布、急流绿潭、古柏寒林、春夏水势、渔歌民谣。本为科技著述,却入大学文学课本,不亦怪异?
作者:温梁华 编者:文思慧达论文检测软件
其实,科学与文学本不可分,“文以载道”,“文章不是无情物”,孔子有言“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古人早已识透此理。《史记》本是史学著作,鲁迅却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证此理。《徐霞客游记》也是一本合地质学、民俗学、文学为一体的著述,可再证此理。今人中不乏悟透此理并身体力行者:毛泽东的政论文、鲁迅的杂文,当属典范。而科学文艺与科普读物,正是实践此理的两支大军。
也许有人认为此乃小题大作,说,不过一篇文章,写成了,写清了,发了不就完了。
此亦可谓一家言,但此类人不在学奢之列,理亦昭然。
从古至今,中国人是很有一些把文章看得重于生命的,而且有一套说法,其中大约以曹操的儿子曹巫的一段话最为著名,也最能振聋发馈,引录于兹: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
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己。而人多不强力,贪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谨以二语结束此文:人籍佳作以传世,文因艺术始播名。是否有理,方家教我。
来源互联网文思慧达整理免费论文查重官网:www.80paper.com